认识和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发展定位看,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全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贴紧靠实,通过拓展服务能力和提升贡献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二是是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也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把发展重点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拼质量、拼内涵,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作为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从发展动力看,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涉及复杂的内外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呈现系统性、协同性、长期性和常规性的特点,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相配套,国家先后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和“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行动计划”。这就要求高校既要下决心通过改革释放和激发学校新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增长点,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又要革除那种长期制约学校发展创新的旧体制机制,实现学校发展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国家、行业战略需求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