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反响强烈,引起广泛共鸣。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从总体安排和时间节点上分为三个阶段,依次分别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以及建章立制、整改落实环节。目前,第二环节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紧锣密鼓扎实开展。在第二环节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规定动作”即召开民主生活会,而撰写高质量的对照检查材料成为民主生活会是否能够顺利成功召开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低、谈及的问题能否触及灵魂,能否真正做到“红红脸、排排毒、出出汗”的关键。
根据六月底中央公布的数据看,全国有90%的市州和50%的区县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从中央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区县这个层面有一半还在做着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其它任务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现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体会,谈几点撰写高质量对照检查材料的认识。
一、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照检查材料顾名思义,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是全面“解剖”自己。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兰考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章党纪、先进先辈、理论理想等为镜,用一种理性、客观、开放、真诚的视角审视、分析、挖掘和总结存在问题。像有些地区在召开民主生活时领导干部几度哽咽,这就是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把问题找准了、找实了,把自己分析透彻了,切切实实从思想根源和心灵深处找到“病根”。但一些对照检查材料之所以存在找不准方向、摸不准脉的原因大致以下几点:
理解上存在偏差。有些对照检查材料反复修改仍不见起色,仍达不到要求,就是偏离了对照检查材料的本质和本意,有些写成了总结报告,林林总总,事无巨细;有些变相写成了“先进事迹材料”,介绍的全是优点、亮点和特色,表功倾向严重;有些写成了“演讲式”的材料,充满了号召、动员、部署,激情无限,但是脱离中心。这些都是对对照检查材料理解不准确造成的,以往工作中写材料的一些惯性思维和模式痕迹严重,理解上的“丝毫”偏差造成撰写材料的“失之千里”,无论是逻辑关系、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分类归纳等都要有理有利有据。
有“闯关”的心理。很多人以为写完了就大功告成,没有反复的推敲修改,没有做到字斟句酌,交给上级审核就是上级的事情,甚至有些抱着消极的应付态度和侥幸心理,以为时间节点都定了,不管如何,最后肯定是能够通过的,产生了“闯关”心理。缺少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精神,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当成了“包袱”、“累赘”、“负担”,自觉不自觉地有了抵触情绪。在“闯关”心理的作用下,消极应付、被动对付、转移托付,或者抱有幻想,简单认为写材料本身就很空泛,没有什么花样可言,写好写差都一样、写多写少都一样、写深写浅都一样。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难以逃脱“实践”的试金石,不慎重对待只会搬石头砸自己脚。
浅尝辄止。有些认为问题写深了、写重了、写多了怕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怕影响政治前途,怕得罪它人、怕抹杀成绩,因此,在写材料时凡是涉及的问题和不足,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或者避实就虚。写还是写了,但都是无关紧要的、“无伤大雅”的、不痛不痒的,存在“抓小放大”现象。还有就是问题找到了,在分析原因时客观因素居多,找借口、找理由,不愿准确定位和主动承担。其实遮遮掩掩、虚虚实实,看似是掌握了写材料“诀窍”和“艺术”,实则犯了大忌,侧面暴露出了找不到问题就最大问题、分析不到原因就是最大原因的内在因素。浅尝辄止、掩人耳目其实就是掩耳盗铃,单刀直入、敞开心扉、直话直言、实话实言,何尝不是另种光明磊落!
存在代笔代写现象。中央三令五申对照检查材料一定由领导本人亲自动笔、亲自撰写,但现实中仍存在“秘书”代笔或者领导口述,工作人员记录,最后起草整理的现象。更有甚至,最近在网络上公然有人“招揽生意”,有偿代写,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代写”本质上还是“长官意识”作祟,而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克服“长官意识”,改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当翘脚老板”和“遥控指挥”的形象、行为,“代笔”恰恰违背了初衷,成为一些对照检查材料质量不高的软肋,也反映出了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完全入心入脑。对照检查材料应该体现出领导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成长经历和思想经历,这些是在“代笔”过程中难免变形走样,打折扣,质量也就无从谈起。领导亲自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才能生动具体、言之有物,才是和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实质高度契合,才能进一步改变形象、转变作风。
二、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部分报道中称,有些地区的对照检查材料反复送审、反复修改,少则修改几次,多则十几次,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坚决“回炉”、“返工”,有些甚至被要求重新撰写。反映出了教育实践活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从始至终都是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从而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改变很多人“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过过程序”的看法。
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要在“像”“准”“深”“高”“实”“活”上下功夫。
像,所谓像就是画像要像。形象比喻,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就是以自己为“模特”,为自己描摹画像,画出来外形必须像自己,内心必须是自己。没有模板,也没有固定模式,如果像工厂流水线作业,只会千人一面。像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要避免泛泛而谈。泛泛而谈显得很空泛、很宏大,放之四海皆准就失去意义。必须是事实、事例为支撑,写出来的材料才有信服力,有血有肉,透出真情实感。
准,所谓准就是分析、定位要准。有些东拉西扯,内容很多,就是没有写到点子上,给人云里雾里,一头雾水的感觉。准,就要既要拿好望远镜,又要拿好显微镜,拿好望远镜,在结构的编排上,在分类归属上,在类型类别上,才划的准,拿好显微镜,在内容的撰写上,在角度的选取上,在案例的结合上,才定的准,否则张冠李戴或者文不对题,写的越多则错的越远。生了什么病就要有针对性地用什么样的药,才能药到病除。
深,所谓深就是挖的要深。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就要有壮士断腕、拔树连根的精神和魄力,要愿意找、敢找并且真找,找主观上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和掣肘交错的问题,找牵一发动全身影响,这样才挖的深,才能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兜圈子、绕弯子、打太极,是认识问题更是态度问题,必须要突破思想顾虑的禁锢。深,就要敢下水、下深水,才能见活水、喝清水。
高,所谓高就是站位要高。照检查材料高度凝练和高度概括性,决定了在撰写时眼界要高、立意要高、境界要高,同时要高屋建瓴,否则“人在山中绕”,最后落得不识庐山真面目,就会把握不住主线甚至忽视了撰写材料的初衷。凸显当地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也是高的应有之意,有“处变不惊”,也要有“波澜壮阔”,平铺直叙,淡而乏味。只有站位高了,思想才能拔高、境界才能升华、认识才能深化,也只有站位高了,所作出的转变才能对事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实,所谓实就是务实。有些材料好高骛远,脱离了现实和工作实际,愿景非常美好,表述的天花乱坠,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落实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形象,降低了威信,也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务实就是办法要务实、举措务实、行动要务实,要有有力的抓手和恰当的载体,整改措施也好、规划打算也罢必须让大家看得见、感受得到、体会得了,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吃碗里看着锅里”,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力戒浮躁和好大喜功。
活,就是语言要活。材料就像一个人,不能老是板着脸,过于拘谨和严肃,不能每天穿着“西装革履”,特别是撰写对照检查,本身就是领导干部的心旅历程和思想动态的集中反映,一板一眼全是“官话”难免留下刻板印象。语言活,就是要有书面语言、秀才语言,也要有通俗语言和民间语言。语言活,给人以场景感和画面感,能够较好再现事物的原貌实情,能够被群众理解和接受。鲜活的语言能够引人入胜,引发共鸣,透着工作和生活气息,更加接地气,也就更能博得好感,同时也折射出撰写人良好的文字素养和理论功底。
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是召开民主生活的前奏,为召开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会预热升温,在反复修改中加深认识,也在反复修改中增强自觉。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少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多一分“舍我其谁”的作为和担当,敢于自曝家丑和揭短亮剑,撰写思路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保质保量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教育实践活动方能沿着正确规定持续健康深入推进。 (作者单位:彭州市委群教办)